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30章

關燈
杜仲來了又走,診為缺覺,唐荼荼瓷瓷實實睡了一個時辰,醒清明了。

此時天才剛亮,院裏靜悄悄的,一絲動靜也聽不到。

唐荼荼望著床帳頂上的魚戲蓮葉圖,圓邊蓮葉一朵接一朵,彎著肚的錦鯉出水時銀光乍現,淡淡一抹粉雲,幾筆青山,把人拉到祥和又寧靜的想象中去了。

唐荼荼欣賞著床帳,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做了個噩夢。

她氣息一變,頭不過轉了個向,芙蘭立馬聽著了:“姑娘醒了?那十幾個婦人都安置好了。”

唐荼荼真想躺回床上,閉上眼把這個噩夢夢過去,可她也只拖延了五秒鐘,默數完“一二三四五”,騰地起身下床了。

偌大的印坊,只有她這個院是靜悄悄的。

廚房緊趕慢趕地煎藥,藥材不夠了,新送進來的藥材滿滿兩車,而這只夠印坊一日的用量。

往來多了許多新面孔,都穿著白大褂,看她戴著病人的黃紗帷帽,一路挨訓:“哪個屋的病人出來了?這是散步的時候嗎,趕緊回你屋去!”

唐荼荼一路挨訓,一路解釋:“我是唐大人家的姑娘,出來看看,不亂摸不亂碰,該守的規矩我都知道。”

人家臉色微變,沒再說什麽,興許把她當成拿著特權行走的官家女了。

走到拐角時,唐荼荼忽覺頭上一輕,隔著紗的黃蒙蒙的天陡然清明了一瞬。

她擡頭看,只捕捉一縷輕風,一眨眼的工夫,她頭上的帷帽已經換了色了。

“叁鷹回來了?”

芙蘭:“可不,今早回來的,我讓他歇一天,鷹哥還是緊趕慢趕地回來當值了。”

他腳程快,四天跑了個來回。沒聽到芙蘭再說別的,唐荼荼便知道是邊關沒事,二哥他們都沒被染上。

她松口氣,快步往前走。

往常各屋病人會輪流出來打飯,今日不準出來了,全由嬤嬤往屋裏送。院裏只有白帽白褂的醫士走動,住進來的病人太多,人手不夠用了。

不等衙門知會,教諭大人昨日警醒地把縣學館和所有書院關了,學館本就是聚集感染的高發地,人心惶惶的時候,學生也沒心思念書,這下縣學夫子領著十幾個醫士添進了義診的隊伍。

看門的從家仆變成了衙役,大門前官兵林立,把那道兩人高的鐵門守成了防疫線,遠遠看一眼,人心便沈沈地往下墜。

公孫景逸一整天沒合眼,困得給個枕頭就能著,瞇縫著眼摸起一碗清湯抄手,兩勺紅辣油澆進去,給自個兒辣得精神了。

“你昏了以後,天就將近亮了,我尋摸這事兒也算是我攪出來的,弄個半參子,往你爹那兒一撂就跑了,豈不是顯得我無能?”

“正好天也快亮了,頂個大太陽把犯人送縣衙,那不是當街游行嘛,不合適。就先給蓋了個聚眾鬥毆的帽兒,關我三大爺那兒去了。”

他三大爺,公孫桂舶,從五品的河營協備。

唐荼荼私底下給公孫家畫了個家譜,知道他這位三大爺管的是南城墻外那條洩洪河,離印坊很近,送到那裏確實更妥當。

“審了一早上,全交代清楚了。”

“怎麽說?”唐荼荼給他遞了一塊喉糖,解辣的。

“這群癟犢子……”公孫景逸粗話起了個頭,對著送到手邊的這塊糖楞是說不下去了。怎麽也是個二八小夥,對著姑娘說這個,他還要臉不。

他咬著糖支吾一聲:“……還是張捕頭給你講罷。”

張捕頭三十啷當歲了,久經人事沒了顧忌,條理分明道。

“這群下作道士在鄉間藏了十年,四裏八鄉門路通達,消息來路很廣。他們在各家寺廟中都埋了鉤子,稱作雀姐,是一群三四十歲、沒正經營生,空長了一張嘴皮的娘們。”

“雀姐蹲守在各個大廟中,眼睛很厲,專門觀察老太太和小媳婦供香火——一般男人去廟裏,求的無非是功名利祿,老太太小媳婦多數是去求子求孫的。”

“雀姐盯住這群人,就會迎上去,裝作不經意地落下話頭,比方跟同行人咕噥‘這廟不靈,我身邊的誰誰誰,上回去了送生廟,回了家立馬就懷上了’,求子的婦人會立刻上鉤。”

“去了送生廟一看,裏面全是剃了頭的尼姑,把送生神供得有模有樣的,求子行道也寫得明明白白,任誰也會信個七八成。”

“掏錢進了廟,就是人家案板上的魚肉了。”

“這群癟犢子警惕,從不急著招攬生意,每個月只接四五個單子,一人交二十兩,正好夠他們吃喝揮霍。恰是因為人少,上了勾的婦人之間幾乎碰不著頭,事情越不容易敗露。”

“他們對外稱是供奉送生神三個月,以示昭誠,實則,這三月極有講究。為了能多奸|淫幾回,頭一個月會守住精關,只嫖宿,不交陽精。第二個月才開始辦事兒。”

“院裏養著大夫,一旦摸著滑脈的跡象就把人送走,又要女客回家三日內與丈夫同房,兩相一岔,就能遮掩過去。”

唐荼荼聽得手抖,舌尖發木:“可是月份不對……”

所謂滑脈,她不清楚大夫能不能摸出來,只看月事延遲的時間也能斷定是否懷孕。可發現月事遲了是將近一個月的事了,與十月懷胎是對不上的。

張捕頭點頭:“到時候會說是肉身養不住仙胎,不足月就出生了——一來,孕娘剛懷時吃不飽,吃喝沒跟上,後頭就難補;二來,跪奉神龕一整月,腰胯變形,懷上的娃娃就長不大,生時個頭小,跟不足月生下的一樣。”

“這群畜牲!”芙蘭罵了一句。

旁邊有年長的嬤嬤,道了聲奇:“可是生下的娃娃長相不一樣啊,誰家爹不仔細看看自家孩子,眼睛像娘,嘴巴像爹,總得跟自己有個像處。十年啊……就沒人疑心過?”

公孫景逸嘆口氣:“咱們能想著的,人家都能想著。交錢入廟時,會讓你男人跟著一道兒去,沒法去的,也得女人家畫個小像帶過去,這是讓送生神認認人。”

“你家相公眼睛大,人家就給你找個眼睛大的,鼻梁塌的就找鼻梁塌的,皮黑皮白都有對應,保管親爹娘也分辨不出來。”

是了。

唐荼荼記起昨夜那些淫棍的臉,雖說各有各的醜態,五官卻都是很有辨識度的模樣。

公孫景逸:“人家把你從頭發絲到腳後跟兒算計得明明白白,又是尼姑,又是神龕,又是迷香——那尼姑哪是什麽真尼姑?全是雀姐剃了頭扮的。”

一群人聽得毛骨悚然,忍不住代進去想:要是自己身在局中,能不能脫身出來,能從哪一步脫出來。

想來想去也無解。一旦聽見“送生神靈驗”這一句,動了心,就是在一腳一腳順著人家設好的套走了。

公孫景逸沈沈一放碗:“就說這回,還不是這群犢子自個兒露了馬腳,而是機緣巧合才被我逮住的。茶花兒你猜是為嘛?”

唐荼荼嗓子幹啞,已經出不了聲了,只挪了挪眼珠子,盯到公孫臉上。

“這不正趕上趙老頭卸任,他卸任之前要統計全縣丁口——這叫‘案戶比民’。”

“要擱以前,也就稀裏糊塗過去了。可你爹是細致人,較真,特特吩咐各鎮必須要算清楚人口,各鄉道、村道進出都查得嚴。這群淫僧不敢妄動,沒來得及把人換回廟裏,這才拖到幾個婦人大了肚子。”

“要不是年前,有人出去采買年貨染了病,這回還抓不著他們!”

唐荼荼聽爹爹說起過。

“案戶比民”是戶口核查的意思,肖似後世的人口統計,官話叫寫黃冊。

縣令在任期間,轄地人口增長了,說明官當得好,百姓富庶,手有餘錢,才會多生孩子,換言之則是一地民德教化得好,叫鰥寡孤獨有所養,病死的少了。是以一縣丁口增多,這是能加官受賞的功績。

趙大人要卸任了,全縣人口統計卻拖拖拉拉的。爹爹一問這事,才知道趙大人打算糊弄過去。

那老頭口稱:不必費這工夫,比著舊黃冊上的丁口數添上點就行了,上頭不查黃冊。各縣都這麽幹,統計丁口動輒花費千兩,縣裏頭哪有這餘錢?

……

狗官。

統計人口,以致鄉道進出收緊,加上這驟然爆發的赤眼病,才陰差陽錯地讓這群為禍鄉裏的畜生落了網。

唐荼荼腦袋有點麻木,從昨夜到現在,屢屢破她下限,一時間只覺得茫然四顧,如何也想不著解決後事的辦法了。

忽聽北邊人聲喧嘩。

幾人循聲過去,看到是和光趕來了,正寒著臉站在門口。她身後一排府兵,隱隱與門外的人成對峙姿態。

剛落了馬車要踩上腳凳的趙大人,被這丫頭盯得腳下一軟,差點原地栽個跟頭,忙理正衣冠站直。

他必是得了信兒,陣仗很大,縣丞、主簿、師爺、捕房的人來了個齊,隨車帶了幾頭宰殺幹凈的豬羊,給病人送溫暖來了。

進門就給守門的公孫府兵、院裏的醫士分了蒸餃、油錘和團圓糕,惹來一片歡聲笑語。

“趙大人來啦!”

油錘像炸元宵,裏邊裹著五仁、桂花豆沙餡,本是南方小吃,傳到此地也落了根。

趙大人掀起覆面的紗擋,一掃來時路上的苦瓜臉,笑得春風和煦。

“諸位小大夫辛苦了,都是少年英傑啊。”他視線掠過十幾個醫士,不停點頭:“後生小兒扛得起擔子,當得起大用,是一縣之幸事,是國之幸事!看見你們,老叟甚慰啊。”

“明兒就是元宵節了,元宵不好帶,家妻今兒起了個大早,攪了好幾盆元宵餡兒,明兒咱們全吃元宵!”

年輕的醫士們轟然沸騰,有幾個心細善感的,差點人前掉了淚:“勞大人記掛了。”

印坊裏病人越來越多,每天遇著的冷言冷語也更多了。病人心焦,說話難免口氣重,因為病在眼,都盼著老大夫來診,遍眼卻全是摸個脈也猶猶豫豫的年輕娃娃,看見就惱火。

醫士們每天挨訓,這才短短五六天,就快要撐不住了,擎等著趙大人這股暖流。

縣丞、師爺也都是長袖善舞的人物,含笑附和著。唐老爺跟在眾人身側,眉頭緊鎖,顯得格格不入。

唐荼荼側頭問:“趙大人知道信兒了?”

公孫景逸火氣頗重地嗤了聲:“他能不曉得?我前腳逮了人,後腳就有人給他報信兒去了,這老東西怕是一宿沒敢合眼。”

一宿沒敢合眼,不說怎麽解決問題,趕緊地領著夫人奴仆剁元宵餡去了。

唐荼荼睡了一覺才摁下去的暴躁,又騰地躥起來了。

印坊門前聚著不少病人家屬,看見趙大人跟往日一樣和和氣氣的,忙擠上前去問:“大人!明兒就過節了,我家娘子和姑娘都在裏頭,能不能寬容一日,叫我領她們回去吃頓團圓飯吶?”

趙大人笑吟吟應下來:“好好,此乃人之常情,你盡管帶去,過完節再把人送回來。”

“哎呀,我家老太太也在裏邊呢!”

趙大人:“好好好,你家也把人領回去,給老太太洗漱洗漱,吃點好的。裏頭伺候的沒家裏周到,難為你們啦。”

隨行的縣丞心一咯噔,知道大人這信口開河的毛病又犯了,忙壓著聲提醒:“大人這不妥啊……”

趙大人反問:“有何不妥?照我看,這印坊隔疫才最是不妥,如今人滿為患,病人卻日日累增,還能往哪兒盛人去?不得各家關起門來避疫,給各家發藥各家熬?這不與本官當初說得一樣麽?你們費這一通力氣。”

一群醫士面面相覷,手裏的油錘餡兒還是香的,皮殼還是脆的,楞是咬不下去了。

累死累活好幾天,藥味熏得從皮到裏全入味了,連他們這多年抓藥摸藥的,聞見藥味都犯惡心。

每天看見赤眼病數累增,只覺後怕不已,要是印坊裏這將近二百數的病人全在外邊,整個天津怕是都紅點密布了。

怎麽到趙大人嘴裏,全成了無用之功?全成了他的“早知如此”了?

醫士們圍著廖海悄聲嘀咕:“病人能出去過節麽?”

“小杜大夫不讓吧?”

廖海一咬牙:“快去請小杜大夫和唐姑娘來!”

說完便是一怔,這兩位比他歲數還小,他怎麽遇事兒就想到找他倆了。又忙改口:“公孫少爺也在後院,去請他來。”

不用他喚,唐荼荼已經幾步上前去了,朗聲說:“趙大人糊塗了!方才說的話不算數。赤眼病傳得多快,您是知道的,病人但凡回了家,隔天就會全家一起染疫。”

“元宵節是團圓時候,大家掛念家人我知道。只是諸位看看這些站哨的兵,也是幾天沒著家了,印坊裏幾十個醫士,幾十個仆役,全要在這圍墻裏過節,我們同樣回不去家。煩請諸位別給大夫添麻煩了。”

她自覺說得有理有據,誰知,門前圍著的幾個家屬立刻變了臉色。

“大人都說了能行,你一個丫頭片子怎麽還改口啊?”

“誰不知道上元是除病氣除邪祟的,這節還跟一群病人沾一塊兒,就別想好啦!這一年得連番兒病!”

“哎喲!她眼睛怎麽是紅的!這是個病人吶!”

周圍家屬噌噌退開了五步遠。

白紗太薄,她眼睛又是昨天被鹽水激了的,紅得看不見眼白,任誰看也是個病入膏肓的重癥。

“小丫頭無知,別理她,咱們就按大人您說得辦——我家那口子姓圈,叫滿豚,勞煩哪位差爺領他出來,過完十五我再送他回來。”

唐荼荼太陽穴蹦個不停。

唐老爺看不得閨女受苛責,忙取了個中間之法。

“知道各位思親心切,不如這樣——明日上元佳節,能送衣送食,病人能站在門口,大家遠遠地看一看,排上隊,隔得遠遠的說幾句話,知道家人好不就放心了嗎?”

幾位縣官跟著應和,費了半天口舌,總算斡旋開了,補上了趙大人一句話洩出去的口。

唐荼荼冷眼看著,只覺得滑稽、可笑又悲切。

這雙鬢斑白、面容清臒的老先生,穿著官袍像兜了兩袖清風,一陣大風能吹倒仨。

他還懷揣仁善,愛民如子,像是照著從古至今的清官畫像模樣長的。

這是一縣之令,是此地的父母官,是念過多年聖賢書、在基層幹了二十多年的老幹部,憑自己資歷一步一步升上來的。

這是天子腳下的直隸省,誰也沒膽買官鬻爵的地方。

一個縣官,竟能愚昧至此。

天津有六縣一州,直隸省有六十餘縣,整個天下有七百多個縣,也必然有無數這樣的官,掀掀嘴皮子,就是百姓口中的金口玉言,一言既出,享著他的父母官威風,只等著手下人給擦屁股。

受大肚教蒙騙的那些女人……但凡仔細核查一遍僧戶道戶,查查各家寺廟和道觀的賬,如何會容他們多年藏在溝底,為禍鄉裏?

她手心灼燙,似有火往整條臂膀上燒,一時間,竟生出想提刀劈了這狗官的暴怒。

唐荼荼忽的,不合時宜地記起了夏天的事。

鄉試洩題那回,二殿下一刀砍了學臺官的頭。她當時看著這不審不判、以暴治罪的暴行,只覺得腦中炸開霹靂,只覺得帝國最高的掌權者也是惡,一刀連著法理公正一同劈了開。

可此時站在這兒,她又在想什麽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